官方微信公众平台

比起科技巨头,普通人中的AI开发者都在做什么?


发布时间:2017-12-26


怎么样?是不是已经被BAT、谷歌、微软、亚马逊的人工智能故事给弄疲乏了?这次,咱们不如去看看AI世界里那些聚光灯之外的普通人——比如那些只能下班之后才搞搞AI的开发者。


DuerOS之前开始推出了普通开发者就可以申领的开发套件。一段时间之后,我们在论坛里找到了几位开发者公开的个人日记。希望得到这样一个答案:今天的AI开发者到底在做什么?

这些不全职、不赚钱,只凭兴趣做AI开发的普通人,也许代表了AI这个巨型话语的边界。他们是距离资本最远的一群人,却又真真正正的生活在AI这个前沿技术当中。

我们选择了六位开发者的故事,其中三位是软件工程师,一位是硬件工程师,一位也是从事编程类工作,还有一位是河北大学计算机系的老师。他们的故事可能告诉我们最直白的东西,大概就是在普通人心中,到底希望AI变成什么样子。

冷静与热爱:开发者是最挑剔的用户

自己动手做人工智能开发,在今天还是一件蛮酷的事。有心从事这件事的绝对是深度发烧友,并且对各家的AI业务都熟稔于心。同类对比这些开发者的日志,给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,这是一群最挑剔的用户。

来自合肥的张晓宇,是一名软件开发工程师,论坛上的ID叫奉天逍遥,是霹雳布袋戏里的一个角色。他在日志里写到这样一个认识:在他看来,市场上的智能产品,做的最好的是微软的小娜和小冰。这两个产品已经让他觉得AI语音这件事已经不怎么新奇。直到他看到其他网友分享如何在DuerOS进行Java版技能二次开发后,才意识到可能在DuerOS这里获得开发空间。

再比如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开发者,他尝试过叮咚、小爱和一些物联网设备的开发。比较了几家的优劣之后,他会从生态圈、开发难度等几个维度给出自己对不同产品和平台的意见。并且在开发过程中透露对AI语音技术的思考,比如在他看来,声纹识别是现在平台迫切需要给出的能力。很多东西假如每个人都能控制,那么会限制大量AI语音产品的想象力,尤其是在安全设备层面。

对比了六个人的开发日志后,很容易发现开发者绝不是一门心思跟着平台的节奏走。他们会对比不同的品牌,不同的产品,会自己思考和质疑,会试探AI产品目前的能力边界在哪里。

个人开发者对于AI细节有深刻而理性的认识,应该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。当这个群体在数量和话语权上都成长起来之后,会不会像手机、电商等领域一样,成长出一批KOL呢?想想也是蛮有意思的。

目前支撑这些开发者的,大多仅仅是热爱。他们做的东西还离商业比较远,能把做出来的语音硬件发个朋友圈就已经不错了。我注意到,河北大学的倪志宏老师很多时候都是凌晨1、2点才发日志,他自己说,是孩子白天会来捣乱,只能等小孩睡了才能自己开电脑做开发。而妻子的态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对。

这种情况下还会坚持做某件事,让我们看到了AI也不全是跟风和泡沫。

“一定要有名字”:AI开发的另一面

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,是我们在对比了六位开发者的日志,并且观察了更多开发者的开发记录之后,得出了一个“小结论”:做智能语音开发的,差不多一定会更改唤醒词。也就是要自己给硬件起个名字。

这当然很好理解了,毕竟是自己辛辛苦苦做的东西。希望它有独属性是不言而喻的,但有意思的是,开发者给AI语音命名,往往是一件很认真,甚至有点庄重的事情。

郑立安是一名硬件工程师,他给DuerOS更换的唤醒词是“伊伊”,这是他一岁女儿的名字。在家他的女儿也会跟着一起叫这个名字来唤醒AI,在他看来是很好玩的一件事。

也有人用自己老婆的名字、用自己最喜欢的动漫角色,或者印象深刻的小说角色名来命名自己开发的语音设备。

在福州的李智,则是从最开始就立志给孩子做一套跟电影类似的“钢铁侠”。做模型的朋友负责外形,而他则用AI开发钢铁侠战衣的内在系统。

每位开发者在谈到自己的开发成就感时,基本都会提到同样的词:赋予灵魂。他们并不希望开发出一件电器或者工具,而是希望打造一个可以陪伴家人,尤其是孩子的虚拟人物。

AI的目的是拟人化交互和拟智慧思维,一定要让AI的载体更加拟人可感,这一切才有前提。但大公司提供的产品必然是量产和工业化的,这个短期内难以更改。

但在开发者手中,智能硬件却是完全向着个性化、拟人化发展的。这中间的落差一方面说明了个人开发者的价值何在,另一方面或许也说明了普通家庭真正对AI产品的期待在哪里。

当拟人AI被印证为刚需的时候,可能另一些变数和开发者的机会就出现了

脑洞时代:驰向无数场景的AI众

可以注意到,在开发者的故事中,技能平台的开放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。

虽然开发者的工作和知识基础可能相对大体相似,但在开发AI能力这件事上的脑洞,却是绝对天差地别的。

比如说家住石家庄、名叫王亭的开发者,就希望用AI语音的技能来满足盲人出行的需要。他本来想做AI语音给盲人导航,但后来发现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。比如按照设定路线导航没有十字路口车辆之类的提醒。如果路面有坑或者障碍的话也无法感知。后来他希望能够用AI语音交互结合传感器和地图导航,做成一个类似自动驾驶系统的辅助工具。

不言而喻,这个设想是非常有价值的。当然还有很多困难,但基础条件已经在AI平台能力升级下陆续成熟。

这样的脑洞还有很多,比如有人想做老年人专属的通话系统,有人希望打造真实的钢铁侠来操纵家居系统,有人希望做语音控制的门锁,有人希望做一个语音交互的菜谱,在炒菜的时候可以实时指导——仿佛看到了直男厨艺拯救方案。

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脑洞,是倪志宏老师在日志中提出,想要在车的后车窗上放一个LED的显示屏。驾驶者一说话文字就会显示出来,这样就能和后车人随时交流。据他说,虽然要在车上引电路,工程量比较大,但在理论上已经完全可以实现。假如有了这个东西,堵车时的气氛应该能好很多吧…..

看了不少开发者的日志后,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:每个开发者都是有目的、有场景的在做开发。他们大多会发现生活中的一点点小问题、小不方便,来针对性的用AI解决之。

这些细小的场景是大公司无暇做的,但其中很多价值绝对不菲。今天的AI众们在积蓄的商业力量,大概就蕴藏在这些脑洞和场景里。

结束语

为了写这篇稿子,看了不少开发者的故事。如果要很理性地看,他们表达出的东西或许大同小异,进度和困难也都差不多。但说实话,在这些东西之外,还是会留给我一些非理性因素的触动。

上文提到的郑立安,在描述他开发AI时的感受,用了这样一段话:“唤醒的一瞬间感觉这个东西还挺奇妙的,交互这个东西让人浮想联翩,让人感觉在赋予生命,有操作、有反馈,激励我继续玩下去。”

普通人的小确幸,小成就,大概就是如此。看似他们在做的事情很简单,却蕴含着坦诚和努力思考。

所以说,AI的未来说不定根本不在大公司手中,不在垄断的商业帝国里。这些企业和象牙塔,或许就像蓄水池,虽然水源充沛,但却是一滩难以流动的死水。只个体的创意加入进来,开始修筑沟渠,引水入田,才能“海归百川”,才能有生态,才能有真实的需要和细节化的商业价值。

所以,千万不要小瞧这些哄孩子睡觉之后,才能打开电脑研究主板的开发者们。


本文系作者 脑极体   链接:http://www.tmtpost.com/2988755.html

  • 专注于服务电商领域

  • 资深电商服务专家

  • 一对一专属会员经理

  • 365万用户诚意推荐

业务QQ:1014905292

业务电话:13053758877

客服电话:400-032-5039

服务时间:08:00 — 18:00

扫一扫了解详情

All Rights Reserved © 2014-2019 鲁ICP备14000487号-4 山东远之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|

鲁公网安备 37081102000368号